一、ISO/TS 16949简介
ISO/TS 16949是由IATF制定的全球性汽车行业标准,并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予以批准和出版。该文件是以ISO9001、 EAQF(法国)、QS-9000(美国)及VDA 6.1(德国)为基础形成的共同的汽车质量体系要求。该文件通过顾客特殊性要求相配合,规定了在汽车供应链中所应用的质量体系要求。
ISO/TS16949:2009正式在2009年6月15日发布。
二、ISO/TS 16949发展背景
由于汽车供应商通过了QS-9000或VDA6.1质量体系认证后,其证书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能得到所有国家的承认和认可(至目前为止,美国三大汽车厂和德国、法国、意大利的OEMs仅就"内部审核"(QS-9000要素4.17)和"分承包方的开发"(QS-9000要素4.6中的4.6.2.1)达成相互认可),且QS-9000和VDA6.1均不是经国际标准组织(ISO)颁布发行的。
为减少汽车供应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利于汽车公司全球采购战略的实施,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IATF)以及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的代表在以ISO9001质量体系的基础上结合QS-9000、VDA6.1、EAQF(法国)和AVSQ(意大利)等质量体系的要求制定了ISO/TS 16949技术规范。
三、ISO/TS 16949适用范围
ISO/TS16949技术规范结合ISO9001:2000,叙述了汽车相关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体系要求质量体系需求.
ISO/TS16949适用于提供以下项目的生产和服务部件的供方及分承包方"现场":
a)部件或材料。
b)热处理件、喷漆、电镀、或其它最终加工服务。
c)其它顾客规定的产品。
例如设计中心和公司总部也是现场审核的一部分。同样,在新标准中他们不能单独获取认证.ISO/TS16949也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除了包括被客户定义的特定产品(比如:半导体,工具装设备制造等)和汽车工业直接的供应者(层级一)之外的组织ISO/TS16949的范围相对QS-9000没有变动太大。
符合ISO/TS16949+客户的特殊要求+IATF认可的注册=符合所有公司的质量要求.
四、ISO/TS 16949 的特点
ISO/TS16949是 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是基于ISO9001的基础,加进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此规范完全和ISO9000:2008保持一致,但更着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
ISO/TS16949是 国际汽车行业的一个技术规范,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非常明确:此规范只适用于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配件制造商。这些厂家必须是直接与生产汽车有关的,能开展加工制造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使产品能够增值。对所认证的公司厂家资格,有着严格的限定。那些只具备支持功能的单位,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等,不能独立获得ISO/TS16949:2002认证。对那些为整车厂家或汽车零备件厂家制造设备和工具的厂家,也不能获得ISO/TS16949:2002的认证。因此,ISO/TS16949:2002的实施,对 三大汽车公司和他们的零备件制造供应商将有直接的影响。
ISO/TS16949特别注重厂家的完成品及实现这个完成品的质量系统能力。它认为这是整个制造过程活动的基础。另一个特点是,它特别注重一个机构的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ISO/TS16949:2002的审核,由从单一的要素的审核转变成一个过程的审核。一个过程的审核将把重点放在以用户为中心。它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来评估厂家的活动,围绕用户的满意度来衡量厂家的表现。另外,三大汽车制造商,对其供应商都提出了产品的特别要求,而 ISO/TS16949:2002的审核,也包括了对满足这些要求的过程审核。
ISO/TS16949把用户的要求和技术规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认证公司对厂家的认证审核,很多地方类似于第二方的审核。
ISO/TS16949:2002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是受IATF承认的一个单一的全球质量系统标准和注册程序。互相承认将减少第二方和第三方的审核,为厂家节省费用。另外,相对于文件审核,TS16949更注重过程的审核。
由于 ISO/TS16949:2002已包含了ISO9001:2000的所有内容,所以获得ISO/TS16949:2002的认证,也标志着符合ISO9001:2000标准。
五、实施ISO/TS 16949的意义
1. 在供应链中持续不断的改进
*质量改进
*生产力改进
*成本的降低
2. 强调缺点的预防
*SPC的应用
*防错措施
3. 减少变差和浪费
*确保存货周转及最低库存量
*质量成本
*非质量的额外成本(待线时间,过多搬运…etc)
4. ISO/TS 16949对汽车供方的好处:
*整合汽车供方的质量要求。
*以一套共同的质量体系,避免多重认证审核。
*减少供方质量体系评审的次数